Translated Articles

“蔡国强:媒材的远行”:南加州太平洋亚洲博物馆讲述了一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和火药相伴的人生故事

作为”PST ART:艺术与科学的碰撞”项目的一环,南加州太平洋亚洲博物馆(USC Pacific Asia Museum)首次开启其与盖蒂中心(Getty Center)的联合展览。

Photo of a person standing in front of a red background.
作为”PST ART:艺术与科学的碰撞”项目的一环,南加州太平洋亚洲博物馆(USC Pacific Asia Museum)首次展示其与盖蒂中心(Getty Center)的联合展览。

本文翻译自Leo Li的‘Cai Guo-Qiang: A Material Odyssey:’ A lifelong love story of a world-famous artist with gunpowder in USC Pacific Asia Museum

南加州太平洋亚洲博物馆(USC Pacific Asia Museum)在上周五正式对媒体开放其全新展览“蔡国强:媒材的远行”。本次展览将于9月17日周二向公众正式开放。基于盖蒂中心(Getty Center)的研究,本次展览通过展出蔡国强一生中的不同作品来表现蔡国强对于火药等材料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USC博物馆执行理事Bethany Montagno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这个展览将会是一次南加州太平洋亚洲博物馆和盖蒂中心的“史无前例的合作“。她认为蔡国强的艺术作品让人们相信他们“能够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蔡国强使用火药和烟火来创作自己的绘画和爆炸艺术超过40年。作为一种在中国被发明超过千年的材料,蔡国强在年轻的时候就被火药深深吸引住了。

该展览曾在2020年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以及2021年于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如今在南加州太平洋亚洲博物馆的此次展览将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次展览由来自南加州太平洋亚洲博物馆的Rebecca Hall以及盖蒂中心的Rachel Rivenc、Tom Learner、Andrew Perchuk共同策划,旨在为观众展现蔡国强作品中艺术和科学的独特结合。

A portrait of Hercules painted with gunpowder
《庞贝研究之四: 赫丘利》2018 (Leo Li/摄)

本次展览的首席研究员与策展人之一Rivenc回忆起她于2008年第一次在古根海姆博物馆见到蔡国强的作品。“我从没有看过任何类似的艺术作品,“她说道,“他(蔡国强)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们认知的边界。”

近年来,蔡国强开始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使用人工智能。在展览过程中,他表明不希望把人工智能“藏在屏幕后面”。他的最新作品,一场名为”We Are”的烟火表演,在9月15日周日在洛杉矶纪念体育馆上演。蔡国强使用他自己定制的人工智能模型来编排此次表演。

另一个蔡国强作品的中心主题是“永恒”。他相信永恒是超越时间的存在。他试图通过对瞬间的捕获来表达永恒。

蔡国强在2016年曾说过:“即使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你也不可能永远拥有它。”因此,盖蒂中心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分析了蔡国强作品中火药的成分,以此计算它们剩下的存续时间。盖蒂中心将会把它的发现发布在盖蒂研究院的”The Artist’s Materials”系列文章中。

蔡国强向我们分享了展览最后一幅画的故事,他称它为“宇宙旅行的终点”。从西藏喇嘛的仪式中获得的灵感,蔡国强将精心制作的作品一把火焚烧,余下的灰烬成为了这幅作品《返回暗黑》。

A person standing beside his painting
蔡国强正在介绍他的作品《返回暗黑》(Cathy Ren/摄)

除了蔡国强的作品,南加州太平洋亚洲博物馆在本次展览中展出了馆藏的超过15000件展品,展品横跨时间将近4000年。

“这是让我们向大家分享我们博物馆馆藏的机会,”南加州太平洋亚洲博物馆的馆长Rebecca Hall说,“即使大家来看这位杰出的艺术家的作品,大家也能够通过本次展览了解到'这个博物馆是关于什么的'。”

原作者:Leo Li

翻译&编辑:Leo Li

审校:Yiyi 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