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 Original Articles

南加大“数字课程材料计划”测试第三方教学平台课堂适配性

2025年秋季学期,南加大新增“数字课程材料计划”。

The UI of the platform Top Hat
Top Hat平台学生使用界面。(Lindsey Li/摄)

2025年3月11日,南加州大学宣布了他们即将在秋季学期实施的全新“数字课程材料计划”(Digital Course Material Program)。这一于2025秋季学期实施的新计划立即在校园内引发广泛讨论。

该项目由南加州大学与美国教育技术、服务和内容供应商Follett合作,默认将本科生纳入计划内。该项目每学期向学生收取292美元费用,其费用涵盖所有课程的纸质版教材。在加入计划后,学生们可以在南加大书店(USC Bookstore)领取课程相关纸质版教材。在2025年9月12日前,学生可选择退出并单独购买课程相关书籍。

值得关注的是,该计划还整合了Top Hat等第三方教学平台,用于考勤和课堂互动等功能,与传统的Brightspace课程平台工具形成互补。在“数字课程材料计划”的帮助下,课堂教学工具变得更多样化。然而,这一变革究竟能否实现提升教学体验的初衷,仍有待观察。

这一旨在提升教学效率的举措,在实际应用中却让教授们陷入两难的境地。USC Dornsife文学、艺术与科学学院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Brian Bernards在谈及该计划时直言:“说实话,我对使用Top Hat的感受十分矛盾。”

他目前教授的《全球华语电影与文化研究》课程(EALC150)有将近150名学生,课堂互动主要依赖Top Hat平台。Bernard提到:“我并不喜欢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和电脑,因为这可能会分散注意力。但在如此大规模的课堂中,管控电子设备的使用本就困难。”

Bernards自2018年开始使用Top Hat平台,他对该平台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许多教授的矛盾心理。他肯定了Top Hat在匹配题型、词云等多样化互动模式上的优势,但也强调平台的运用应根据课程规模而定:“对于小班教学,我根本不会使用这类技术,因为直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更容易。但在大课堂中,它能帮助我了解学生是否跟上进度,并获得实时反馈。”

然而,计划推行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多方协作的漏洞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Bernards透露,尽管Top Hat被纳入“数字课程材料计划”,但教授们并未获得清晰的操作指引,甚至是被第三方教学平台Top Hat告知南加州大学新推出的数字课程材料计划包含了学生对平台的权限,选择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可以不用为Top Hat平台单独付费。

例如,10月2日,在Bernards的EALC150课堂上,学生们的Top Hat使用权限突然被取消,导致当天课堂原定的教学计划被打乱,Bernards也因此无法继续使用该平台记录考勤信息和为学生们发布讨论问题。“当学生的免费试用期结束遇到强制支付问题时,我不得不亲自联系Top Hat平台。他们解释说需要南加大书店提供课程注册学生名单数据,并且帮忙延长了学生的免费试用期,直到他们可以通过数据确认学生名单才恢复了购买了数字课程材料计划学生对Top Hat的正常使用。但负责交接的书店从未直接给我发送任何消息汇报进展。”

这种沟通上的脱节让教授处于被动地位,课程进度也可能被影响。Bernards指出,南加大书店应延长该计划退出截止日期:“USC学生经常调整选课,且开学前很少查看邮件。截止日期应更灵活,并明确告知教授具体数据交付的时间节点。”

除此之外,学生对此项目的实际体验也印证了数字课程材料计划存在一定矛盾。应用数学专业大四学生Angelina Lin选择退出该计划。她表示:“292美元太昂贵了。很多教材都可以在线免费获取,单独购买所需平台的访问权限更划算。”

同时,她对默认加入机制表示不满:“学校应该在暑假前一个学期就通知这个新计划,而不是在假期期间突然发邮件——那时候根本没人会认真查看邮箱。”

然而,南加州大学各学院对第三方教学平台的使用早有先例,且收获不少正向反馈。USC维特比工程学院(Viterbi School of Engineering)技术与应用计算讲师Jonathan Holtman指出,该院长期使用的Piazza论坛就展现了第三方教学平台的辅助价值。他补充道:“学生可以公开提问,重复性问题能被集中解答,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用户体验来看,许多学生认为发帖提问比直接给教授发邮件更轻松。”这种异步交流模式创造了更开放的学习社区。

随着讨论的深入,南加大罗西尔教育学院教授Nooshan Ashtari从教育学的专业角度提出了更深层的思考。作为一名拥有25年教学经验并长期参与教育科技工具开发的专家,她对“数字课程材料计划”持开放但谨慎的态度。“我始终支持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最佳选择,“Ashtari教授表示,“过去十年间,我和不少同事都在积极推广开放获取资源的途径,这既是对学术出版体系不平等现状的回应,也是为了让知识获取更加公平。"

在调研学生对于“数字课程材料计划”的体验后,Ashtari教授发现不同学科在课程材料使用上存在差异。她近期特意征询了所教学生的意见:“虽然每个专业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我所调研的学生来自八个不同专业。他们大多表示自己的课程要么不需要教科书,要么使用的材料相对容易负担,因此他们选择退出‘数字课程材料计划’。“同时,她也注意到,“少数学生反映,由于该项目的退出流程步骤较为复杂,选择退出的过程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第三方教学平台的使用,Ashtari教授强调了技术工具与教学本质的平衡关系。“我长期参与教育科技工具的研发,深知技术创新的价值,“她分享道,“但我深信,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在于与学生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这些是任何技术或第三方平台都无法真正替代的。"

她进一步阐述:“在设计课程时,我的主要目标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反思、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形成对学科更丰富的认知。第三方平台虽然能增强参与度、并提供有价值的互动工具,但只有当它们被深思熟虑地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时,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Ashtari教授还引入了应用语言学中的“情感过滤假说”来阐释技术使用的潜在影响。他指出:“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焦虑和压力会形成心理屏障,阻碍知识的有效吸收。某些技术工具可能会在无意中加剧这种焦虑。“

她进一步举例说明:“比如平台操作过于复杂、技术更新过快,或是学生缺乏稳定的设备支持,都可能增加学习障碍。"

因此,她建议教授们在引入新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其易用性和普及性。她表示:“第三方平台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技术降低焦虑、建立学生信心,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同时,她也向教育科技公司提出建议:“应该聘请更多全职教育专家,将工具的教育价值和质量置于新功能数量或技术创新速度之上。"

随着“数字课程材料计划”的持续推进,其长远影响仍然有待观察。第三方教学平台在提升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整合的新挑战。正如Bernards教授的经历所示,平台访问权限中断等技术问题可能直接影响课程的正常进行。此外,而多方协作中的沟通不畅,更是暴露了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系统性挑战。

新兴教学工具的意义仍在不断发展演变中。它们既为大规模课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互动可能,却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技术依赖等隐患。虽然维特比工程学院的实践验证了合适的第三方教学平台能够促进更开放的学习社区,如何将这些工具更好融入教学过程,仍然需要教授们根据具体课程需求进行磨合。

在深受技术快速迭代影响的教育领域,任何教学创新都需要以服务师生真实需求为最终目的。随着学期的深入,关于“数字课程教材计划”的探索仍在进行中,而其后续的成果,将取决于技术系统、教学实践、与管理制度之间的持续磨合与完善。

编辑:Leo Li

审校:Yiyi 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