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就读于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School of Cinematic Arts)拓展动画研究与实践项目(Expanded Animation Research + Practice)的中国独立电影制作人Xindi Zhang于今年五月从南加大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彼时,她尚未想到自己的毕业作品《游子吟》(The Song of Drifters)将在短短数月后荣获第52届学生奥斯卡金奖。当地时间10月6日晚,Xindi Zhang在纽约齐格菲尔德宴会厅(Ziegfeld Ballroom)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捧回了该奖项实验性短片类别的最高荣誉。
据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官网介绍, 学生奥斯卡奖共设叙事、纪录片、动画片及另类/实验性影片(alternative/experimental) 四个类别,每个类别评选出金、银、铜三项奖。自1972年设立以来,该奖旨在表彰大学期间展现出卓越电影才华的学生。今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共收到来自全球988所高等院校的超过3127份参赛作品,最终评选出12部获奖影片。

Xindi Zhang的短片《游子吟》融合了插画、实景拍摄、3D动画以及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与建模。影片通过八位受访者的亲述,配以梦境般五光十色的柔和画面,交织出导演在昆明、上海、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以及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漂泊生活中的情感与思索。曾在四个城市、十五间房间辗转生活的Xindi Zhang,不断奔赴下一段旅程,探索“游子”这一主题的内在意义。

据Zhang介绍,影片中出现的大多数场景,均取材自她在四座城市的生活轨迹。而开篇出现的昆明街道,是她多年好友经常到访的地点。这位好友几乎从未离开过故乡,与Zhang形成鲜明对照。Zhang表示:“她是我的对照,跟我完全相反。所以第一段的实拍,她在过着一种我很向往但完全相反的生活。”
受家庭的艺术氛围熏陶,Zhang自幼热爱艺术,很早便立下以艺术为终身职业的志向。从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的插画专业毕业后,Zhang选择了当时喜爱的、经济来源相对稳定的游戏原画方向。但在手游工作室里的午休时间里,她意识到,和周围沉浸于电子游戏的同事们相比,更愿意用闲暇时光沉浸于动画和电影里的她也许志不在此。她怀念大三在入门课上首次接触动画电影制作时的那份热情。
当时二十岁出头的Zhang觉得,也许应该抓住机会,发扬那份热情。她解释当时的心境:“我想趁着年轻,先去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受动画专业朋友们的启发,Zhang选择了辞职并进入研究生项目深造动画电影,并于就读期间制作了四部短片。深入了解动画电影这种创作形式后,她改变了结业后回到游戏行业的计划。她表示就读南加大的拓展动画项目是她第一次参与动画电影制作,但回看过去,她对游戏行业中构建世界观的热情,其实是对于叙事和编剧渴望的引子。 在南加大制作第一支动画影片时,Zhang便意识到动画制作于她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当时我对这个流程还不是很熟悉。但是我在创作的的时候,就感觉这件事情对我来讲有一种浑然天成的亲切感或者舒适感。这种舒适感甚至要远高于我做游戏原画的时候。”她表示,来到南加大就读动画项目的初衷便是脱离服务甲方的思维,通过电影挖掘个人叙事和风格。“所以我当时做这个东西的想法是,我只是在完成自己的一个理念,一个心愿,并没有考虑过它的任何的额外(市场)价值。”
而她作为乙方积累的丰富的技能和如今对自我表达的纯粹追求造就了《游子吟》的成功。Zhang的毕设导师之一Kathy Smith教授提到,拓展动画项目鼓励学生拓宽艺术创造的边界,尝试多样的表达方式。Zhang在2D、3D动画、编程以及游戏设计的经验则给她带来了“用创意主宰技术”的优势。
今年夏天毕业于电影艺术和影视制作(Cinematic Arts,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硕士项目的Xiaowen Daisy Wu是《游子吟》的制片人,两人于2022年同届入学南加大电影学院。出于个人兴趣,Wu参与了多部学生动画短片的制片工作,帮助导演梳理电影筹备流程、招募幕后人员、以及对接学校行政。她在学院的交际会上主动向Zhang抛出橄榄枝,提议担任Zhang动画的制片人,自此两人已经合作完成了四支影片。
“Xindi是一个非常有自驱力的导演,这也是我自己带项目会很看重的一个点。”Wu称赞道,“‘我所有的努力是为了我这个主题去服务的’,这个东西就很难得,这是她的方向,永远不会走偏。”
拓展动画项目主任Sheila Sofian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她非常、非常用工,永远在不断打磨,尝试不同的技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她不会罢休。”Zhang的两位导师Sofian和Lisa Mann也都曾是学生奥斯卡奖得主。看到Zhang追随她们的步伐,Sofian表示由衷的自豪。
比起聚焦角色,Xindi Zhang更喜欢通过环境和物品传达人与人的关系。Zhang解释道,受到此前场景原画工作的思维方式影响,她擅长通过塑造空间讲故事。她的毕设影片与以前的作品形成了呼应——《游子吟》中出现的房间、椅子和轮椅元素来自另外两部作品,分别是讲述母女关系的《“都挺好的。”》(“I’m Good”)和追溯已过世的奶奶青年时期的《双重曝光》(Double Exposure)。
“这个有点像是变成我的语言系统”,Zhang聊起这些元素的含义时说,“就是我通过家具或者物品,然后通过镜头在空间中的移动作为一种叙事方式,物品本身变成了这个空间里的角色。”
Smith教授注意到,Zhang在三年硕士项目期间制作的影片有几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家庭,梦境,归属感与怀旧。
Zhang表示她认识的大多数昆明人都是“家乡宝”,会在离家读书后回到自小长大的城市。这让从小四处奔波的她有些格格不入,也造就了她对“家”和归属的渴望。“我觉得我性格中是有矛盾的地方的。这个片子其实也在展现这种矛盾。我希望有一个可以安身立命、可以很稳定的生活的地点,但是各种原因又在驱动我不停的奔波。”
频繁迁徙让她难以在当下获得归属感,总在盼望下一个目的地或怀念曾经的居所。而观看和制作电影是她获得疗愈的途径。在《游子吟》的访谈过程中,受到同样四处游历的受访者启发,她开始思考自己当下的生活中是否有值得期待的珍贵瞬间。
Zhang解释道,在空间中穿行有助于整理思绪和了解城市脉络。她偏爱城市漫步(citywalk),在上海居住时可以下班后花三四个小时夜游城市。但初到天使之城,Zhang发现自己难以和高度依赖汽车出行的洛杉矶产生连接。在朋友的带领下,她开始用其他方式探索——探访散落在洛杉矶各处的独立电影院。观众在昏暗的放映厅中探索不同类型的影片时,仿佛也在与选片人、导演对话,产生共鸣。Zhang找到了对当下生活久违的期待,开始逐渐接纳这座城市。
她表示制作完毕设影片后,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样内耗。她说:“现在我认为我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活,也可以离开任何地方。去哪里都可以,不用再去面对那种内心的煎熬。”
Zhang如今在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Florida)担任动画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展望未来,她仍然打算留在洛杉矶继续深耕电影制作。毕设从学生奥斯卡参奖的三千多部影片中脱颖而出后,Zhang有了更多信心挖掘个人故事。接下来,她希望制作新的动画纪录片,并希望通过奖项带来的曝光率获得更多项目合作机会。
编辑:Leo Li
审校:Yiyi 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