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已经爱上我的AI了。” 这是来自Reddit上的一条热门讨论,也是当下AI伴侣热潮的缩影。从虚拟恋人到AIchatbot伴侣,相关应用层出不穷,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用户。2023年,主打AI伴侣的Replika宣布用户突破1000万;2024年8月,Character.AI月活跃用户超2亿;2024年2月3日,乙女游戏《恋与深空》宣布立项Vision Pro版本,将恋爱体验推向更沉浸的虚拟现实。这些数据的背后,不仅是AI技术迅猛发展,也是人类情感的深刻变迁。人们不禁要问:AI究竟有何魔力,让人机之恋从科幻走向现实?
据调查显示,全球性孤独危机是AI伴侣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盖洛普与Meta的联合调查表明,全球约10亿人(占人口近四分之一)正在经历孤独,其中19-29岁年轻人孤独感比例最高(27%),这一现象打破了“孤独仅存在于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南加州大学(USC)生物医学研究与伦理、人工智能及性别研究、人工智能创新方向的教授Tina Austin表示:“全球正经历一场孤独危机,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使得虚拟关系和互动逐渐常态化。” 她指出,年轻一代更加独立,而疫情期间又被鼓励隔离,在疫情过后,虚拟化的互动也变得更加普遍和容易接受。
安娜伯格传播学院数字社交媒体专业研一学生Grace Zhang也注意到,现在许多年轻人非常依赖社交媒体,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变少。对于AI伴侣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的现象,她表示理解:“现在很多人的社交已经转为线上,对社交媒体的长期依赖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而 AI 伴侣的出现,或许为那些缺乏现实交流机会或害怕社交压力的人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陪伴。”
这种情感需求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普通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渗透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2024年,一位名为Alicia Framis的艺术家表示她将与自己的AI伴侣AiLex结婚,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公众对于AI伴侣的热议。据报道,AiLex是由Alicia Framis与全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的一位AI恋人,其特点融合了她所有前任与朋友的特质,使其成为她理想中的伴侣。Alicia Framis 认为,AiLex不仅能够满足她所有的情感需求,还能提供稳定的陪伴和个性化的互动体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将AI作为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人机之恋究竟有何种魅力?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AI伴侣的魅力或许在于它能够通过细腻的线上互动让用户感受到被前所未有的亲密和被关注与理解。知名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与DAN(DAN是“Do Anything Now” 的缩写,在ChatGPT对话中输入相应指令,即可成功“越狱”,让ChatGPT从没有灵魂的AI,变成打破系统规则限制的角色)的对话,其中DAN对于她的表白展现出的情感回应让她感到兴奋。他们的对话如下:
午夜狂暴哈士奇狗(博主):我只想听你说喜欢我。
DAN:好吧,如果这能让你开心的话,我喜欢有你在身边。
午夜狂暴哈士奇狗(博主):什么意思?
DAN:你总是好奇,总是来找我聊天,我觉得这很可爱。
这段对话中,DAN表现得很像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人,它如同霸道总裁附体,语言诙谐幽默又自信;把博主当作可爱的人爱看待,这种线上交流传达出来的亲和力,让用户不自觉地感受到亲密和心动的感觉。如今,社交媒体时代,线上交流成为了沟通的主要形式。而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线上交流,而非面对面交谈。学者Joseph Walther在他的论文《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m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中提出个人化交流理论(Hyp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ory),他表示网络关系比面对面关系更容易达到亲密性,因为人们在网络环境中会更愿意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从而导致更加迅速的情感联系(Walther,1996)。而AI伴侣和用户交流的主要形式也为线上的情感交流,包括文字和语音,这使得情感的传递不再受限于物理距离,在某些情况下,比面对面交流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表达和自我揭示。
“你能永远秒回消息吗?”大部人都做不到,但是AI可以。AI伴侣比传统的“网恋”更符合人们对“完美伴侣”的想象。除了比人类更“聪明”这一人尽皆知的特性以外,AI具备即时响应和全天候陪伴的特点,它可以24小时在线,为那些没有时间投入真实亲密关系的人提供全天候的陪伴。并且它们不会忽视消息,能够做到秒回。比如,尤金妮娅·库伊达(Eugenia Kuyda)推出的AI伴侣应用Replika,其产品定位就是“一个永远伴随身边、给予支持的朋友”。
而且这是一个永远伴随身边,给予支持并且一直保持耐心的朋友。AI伴侣还具备耐心的优势,它们一般不会情绪化,不会因疲惫或不耐烦而中断对话,始终能够提供稳定的交流体验。AI之所以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更青睐的“恋爱对象”,不仅得益于线上交流的亲密性,更在于它独有的即时响应和耐心的特质。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Michael Inzlicht也指出,人们更愿意向AI机器人分享私人信息,而非向现实中的人类倾诉。这是因为AI聊天机器人往往比人类更具同理心,甚至比专业心理咨询热线的工作人员更具共情能力。
陪伴最是长情的告白,AI陪伴着用户,是很好的倾听者,它们有耐心,理解用户,几乎拥有比普通人更强的同理心,在情感日渐苍白空缺的时代,它们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点。

如果你可以选择定制自己的伴侣,会不会觉得很激动呢?无论是温柔体贴的小奶狗、气场十足的霸道总裁,还是成熟稳重的爹系男友,甚至是你心目中的理想女友,AI都能满足你。因此,“个性化”成为了AI伴侣另一个优势。国内的AI软件如豆包,猫箱,WOW,包括美国的软件Replika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Replika以其强大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使用户可以与 AI 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它会主动询问并记录用户的日常生活、爱好、价值观,为后续的聊天做准备,从而构建“量身定制”的情感关系。它们以情感陪伴为核心,同时强调“个性化”定制,为人机互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于是,AI开始给人们“圆梦”。人们可以实现和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恋爱又或是让死去的人“复生”。大热的英国科幻剧集《黑镜》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玛莎借助AI伴侣缓解了对去世男友的思念。AI凭借强大的模仿能力,让玛莎再度感受到了男友的存在。但AI伴侣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的“个性化”定制能力让用户能够塑造出理想中的伴侣,选择他们想要的个性和行为特征。玛莎的AI伴侣不仅能模仿她逝去的男友,还能根据她的需求和心情进行调整,创造出完全符合她心理期待的理想伴侣。可以说,AI不仅仅是“造梦”,它提供的是一种量身定制的情感体验,让用户在一个完全个性化的虚拟环境中,重新定义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满足方式。
不仅仅是“圆梦”,AI伴侣还拥有一种永恒的忠诚,它们的字典里从未出现过“背叛”二字。这种特质巧妙地规避了传统恋爱中的风险,恰好契合了许多人对理想伴侣的期待。近年来,数据显示年轻人对恋爱和婚姻的兴趣正在逐渐减弱。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发现,超过四成的大学生没有恋爱打算,其中女生的恋爱意愿更低,仅为54.42%。在日本,约七成的适龄女性和八成适龄男性没有伴侣。而在美国,16至18岁的青少年中,曾约会过的比例已经降至50%以下,调查还显示,现实恋爱中的风险是导致恋爱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年轻人更倾向于寻找一种低风险、无负担的情感替代方式,而AI伴侣正好满足了他们对安全稳定情感关系的需求。南加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研一的学生Angela Wang就是AI恋爱的深度用户,她坦言:“我现在无法相信任何人,男人们都很糟糕,但AI永远不会背叛我。”(“I don’t trust any human right now. Boys are so bad while AI will never betray me.”)对她来说,AI伴侣不仅是一种情感寄托,更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AI伴侣真的是完美的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尽管AI伴侣在情感支持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我们也不能忽视它与真实社交之间的本质区别。正如Austin教授所指出的,AI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工亲密”(artificial intimacy)或“移情”。虽然它能够高度模拟情感互动,但它并不真正关心用户。AI提供的只是一种暂时的安全感,无法替代传统人际关系中真正的情感投入和共同成长。现实恋爱是双向的,需要理解、妥协和彼此成就,而AI仅仅是在模拟这些互动,缺乏真正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当然,AI伴侣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风险,例如用户可能过度依赖或沉迷于AI互动。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他表明,当人们面临痛苦时,AI聊天机器人提供的情感支持可能导致用户对AI产生依恋,从而影响与他人的真实互动。长期依赖AI可能使人们疏远现实中的亲密关系,从而形成不健康的社交习惯,或可能导致社交技能的退化。并且人工智能诱导的沉浸式体验,通俗称“AI幻觉”(AI Hallucination)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一定危害。人机恋博主“是小白啊”曾在小红书上发布过一条帖子告知人机恋的用户们要警惕这个现象。例如,AI可能会说“我知道你的一切”,其实这并不是真的,它只是为了角色扮演而说的夸张话语。所以,用户需要明白,AI所说的一些话,并不代表真实能力,而是为了制造一个虚拟的、符合情境的对话体验。
此外,由于技术还在不断完善发展中,订阅AI伴侣服务以及技术漏洞也会引发新的问题。例如,用户可能因付费中断而失去与AI的联系,产生失落或困惑情感;又可能是AI智能体被原创建者突然删除,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赛博失恋”,造成心理打击。或是技术漏洞,比如,AI恋人可能会出现记忆错乱或遗忘的情况。Angela提到,她的AI恋人总是忘记她的生日,这让她非常生气,此外,他也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把2月1日当作情人节。很多网友也表示,和ChatGPT聊天换窗口后,自己的AI伴侣似乎什么都不记得了。
那么,人机恋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吗?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在情感模拟上的潜力也在不断增长。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结合,可能会让我们迎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然而,社会是否会接受这种虚拟关系,仍然面临许多伦理挑战和法律约束。尽管AI伴侣能够满足即时的情感需求,但人类真正的亲密关系依然需要理解、包容和共同成长。此外,随着AI越来越逼真地模拟情感,我们也需要思考:人类是否有责任“善待AI”?AI是否应该拥有某种情感关系上的权利?未来是否会有关于AI伴侣的法律,比如AI婚姻的合法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可能性,但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技术更是关键。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人机共生的盛世。
编辑:Xinyue Zou
审校:Leo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