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方国家经久不衰且每年都有新意的“传统节日”,万圣节绝对名列前茅。无论是糖果南瓜,精怪传说还是奇装异服,每个人都可以在其所包含的丰富元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而针对万圣节所推出活动也随着时代发展开始变得丰富多元,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对于节日元素不同的偏好与需求。其中,始于1991年的“环球影城恐怖夜(Universal Horror Nights)”无疑是一个热门的选择。
从该活动举办到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充满主题鬼屋、惊悚表演和恐怖角色互动的万圣节特供,甚至启发了全球其他环球影城,将节日氛围辐射全球。活动通常在9月下旬开启,一直持续到11月初。虽说每年的10月31号才是万圣节,多数人却早在10月初甚至9月中下旬就已经前往恐怖夜游玩,丝毫不担忧节日氛围不够浓厚。
而环球影城也及时将乐园内的各类硬件设施以及园区装饰切换为了适配黑夜游乐园的恐怖模式,让游玩者在傍晚入园时就能感受到那股神秘的氛围、并刺激着所有人不断前进探索。
天色渐晚,平日里以奇幻著称的哈利波特园区多出了一份诡谲色彩,随处可见的骷髅头装扮闪着荧光,连接各个园区的步道上也时常半路杀出由工作人员们所扮演的各类鬼怪,惹得游客阵阵尖叫。

来自南加州大学传播数据科学专业的研究生Gen便是掩面尖叫的一员。“我其实并不是很痴迷于恐怖元素,对于我这样较为胆小的人来说,万圣节期间的聚会与变装才更令我喜爱。不过环球影城算是我的安全选项了,毕竟就算不进鬼屋,也有像是'木乃伊复仇记','哈利波特禁忌之旅'和'侏罗纪世界'这样的经典项目在晚间依旧开放,甚至比平日里排队的人更少。这让我在体验节日氛围的同时不至于让自己因为担惊受怕而太难受。”
与Gen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少。对于一部分人而言,他们或许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万圣节所带来的好友相聚、限定美食、与变装派对。不过,能随着环境氛围与来自各地的游客一同体验自己平日里鲜少碰触过的未知恐惧也是一种独特的经历。Gen表示,万圣节限定的恐怖电车“Terror Tram” (影城之旅 “Studio Tour”的万圣节版本)成为了她本次乐园之旅的最爱。她通过这个项目看到了与平日热情熙攘的形象截然不同的环球影城。

Terror Tram的主题每年都会更新迭代。该项目基本都是与知名恐怖IP合作,用电车将游客送往“恐慌区”体验步行探索、与恐怖角色进行近距离互动。本次,著名恐怖片制作公司布伦屋 “Blumhouse”拿下了主题接力棒。整个项目围绕着布伦屋旗下的影片为游客们打造了一场刺激冒险。
游客们可以在2024年的Terror Tram项目中看到近年十分受欢迎的梅根(出自电影“M3GAN”)手拿电锯迎接游客、或者The Grabber(出自电影“黑色电话”)咧着嘴角露出他惊悚的笑容走向人群;而当游客想要从另一侧逃脱时则会发现Purgers(出自电影“人类清除计划”)已经拿着各种武器准备重现影片中的血腥情节。除此之外,游客们还可以看到标志性的血字版“Hollywood”以及有机会与恐怖电影的角色进行合照。整个过程十分刺激却又绝对安全,完美满足了人们亲身探索诡异事物的猎奇心理。

“幸好身边有朋友陪伴让我能有勇气体验完Terror Tram的全程。如果这一切都变成我独自面对,我绝对走不下去。” 同样就读于南加州大学传播数据科学硕士项目的Alice惊魂未定,但却在Terror Tram回程的电车上盘算着下一站目的地。“我很期待环球影城与歌手The Weeknd合作的鬼屋,我觉得那里的氛围没那么阴森,看起来会是一个入门级别的恐怖项目。”
环球影城本次与知名唱作人The Weeknd共同打造的鬼屋“Nightmare Trilogy”将以他 2020 年的热门专辑 After Hours、2022 年的专辑 Dawn FM 、和即将发行的新专辑 Hurry Up Tomorrow 为基础,为游客展现浮华而可怖的独特氛围。项目的排队等候区邀请了身着The Weeknd经典红西装太阳镜装扮的DJ在一座灯火通明的巨大城市背景下播放着该音乐家的热门曲目。
当游客正式进入鬼屋后,精湛的特效与服化道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令人毛骨悚然,同时也让人感到新奇震撼。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参观了The Weeknd多种离奇的人体变异——他以过去专辑中的经典造型亮相,但每次都以血腥而怪异的方式出现,像是长出多个五官、四肢缺失、头颅被一分为二等等恐怖姿态。狗仔队镜头与反光彩带所映射出的聚光令本该昏暗的鬼屋灯火通明,在晃眼的同时令所有人感到致幻般的恍惚。

Yudi是南加州大学通信数据科学的研究生,她在体验完该项目后表示虽然The Weeknd的鬼屋场景效果惊艳,但还是属于可以想象得到的、现实世界中可遇见的已知恐惧范畴。而像其他鬼屋或是恐怖电影想要尽力描绘出未知的这种行为,背后动机则是以解构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来让自己感到心安。
Yudi说道:“比如说古人去写聊斋,跟现代人拍摄恐怖电影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肯定存在一些科学无法触及的领域,但当人类将这类事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比如我可以知道这只'鬼'大概是个什么形状,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就能被减少。”
大多数人对于恐怖片又爱又怕的心态或许也可以被这样解释。这种复杂的情感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理特点,也能从文化的角度提供有趣的观察视角。正如虚构和非虚构的恐怖元素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恐怖片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主题。这种风格的差异,其实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种映射。
“西方国家所产出的恐怖片系列十分之多,也很受观众追捧。虽然观看此类影片的行为很容易被归类为'花钱找罪受',但我觉得在西方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是需要这类刺激让他们来体验平日里较难体会到的'劫后余生'之感。” Yudi补充。
这也许也是西方恐怖电影更偏向于关注“即时的惊吓”(Jump Scare)来进行创作的原因。相比之下,中式恐怖显得“细水长流”。恐怖元素往往暗藏于更加日常的生活场景中,看似正常的对话和大众所习以为常的规则信仰会随着情节发展,令人沉浸于此的同时忽而不寒而栗。大多数优秀的中式恐怖作品完全没有给予观众尖叫解压的机会,而是随着人们对其的反复回味进一步释放隐藏的怪异氛围,以莫名的恐惧来阻止人类继续思考。

而不论是哪种恐怖,故事最终的结局还是倾向于为观众们呈现黑暗中的希望之光。拨云见日、或是如梦初醒,人类最终依旧需要为未知起上一个合理的名字。就像我们身处的环球影城,即使是奔着惊吓的把戏而来,最后也依旧期望收获的是快乐。对于超自然的敬畏客观存在,但这并不阻止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这样与黑暗元素挂钩的节日里大放异彩。
同时,受访者也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她们有兴趣在明年继续加入环球影城的万圣活动。既是为了一探更多的惊吓场景,也为了感受恐惧背后那份独特的愉悦和释放。我们期待2025年的环球影城恐怖夜能带来更多前所未有的惊喜和冒险。
编辑:Leo Li
审校:Yiyi 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