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Articles

中秋庙会:文化无国界

一年一度的CSSA中秋庙会于9月22日傍晚举行,展现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交融

中秋庙会摊位前的灯笼装饰
中秋庙会摊位前的灯笼装饰 (Sammy Yang/摄)

9月22日傍晚,南加州大学的中国学生组织(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 Association (CSSA))在校园内的McCarthy Quad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中秋庙会,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将中秋节这一象征团圆的传统节日与多元文化交织在一起,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学生在猜灯谜项目处游玩
学生在猜灯谜项目处游玩 (Sam Yang/摄)

此次庙会设立了投壶、求签、漆扇、猜灯谜等八个项目,其中香囊和漆扇的摊位早早就吸引学生们排起了长队。

求签摊位的队伍一直排到晚上九点,其中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专业的大三学生Sisley同学说到:“玄学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元素,就像国外的塔罗牌和预言那样,中国的算命和求签文化也吸引了很多非中国学生也在这里排队参与体验。”

南加州大学大一新生Amber对于香囊摊位提出了新颖的看法,她对这种形式是否能形成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表达了质疑,她说:“我觉得其实不能算作为文化的输出,但可以说是文化的影子。不一定能做到真正意义上做到弘扬文化的目的,但是一个能让大家带走留下印象的东西。” Amber认为也许对大部分人来说单纯只是一个娱乐项目,但同时这可以为感兴趣的学生们一个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开始。

除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今年庙会邀请来了许多学生乐队以及同学来进行音乐表演。演出从晚上6点20分开始,以华人音乐社团Eastern Chamber的《Moonlight》作为开场曲目,民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让人耳目一新。

Eastern Chamber 开场演出
Eastern Chamber 开场演出 (Fido Fan/摄)

紧接着,传媒(Communication)大三的Tommy Zhang带来了一曲抒情的《我只想》独唱,吸引了学生们的关注。歌中的现代唱法的曲风,以及那余音绕梁的思念,让同学们在这一传统节日感受现代音乐的魅力。Minnie Lu、Nanxi Wang、Maggie Zhang、Xizi Zhang、Ariel Zhou一起带来了动感十足的《Attention》现代舞节目。舞蹈与晚霞交相辉映,同学们的欢呼声与澎湃的节奏此起彼伏,旋律让即使是不同国家的学生们也感受到共鸣。一起享受中秋的团圆意义也被拓宽,被具象化。

现代舞演出
现代舞演出 (Fido Fan/摄)

晚上7点05分,Joy Jiang带来的《月》独唱悠扬婉转,将中秋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随后,Logan Song以《敕勒歌》和《关山酒》两首古风歌曲接连亮相。其中《关山酒》歌词虽写满了万丈豪情,但也提到了“河山万里愿与君同守”。歌曲中,在表达保家卫国之余,也常常伴随着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家庭和睦,阖家团圆的憧憬,结合国潮古风曲《关山酒》,也引起了同学们对中秋的现代意义的思考。

一位女生在台上唱歌
Joy 献唱《月》(Fido Fan/摄)

此次活动,不仅是给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团聚思乡的平台,也吸引了不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参与其中。南加州大学现代流行乐专业的大二学生Eric Mcmullen提到自己说参加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支持自己CreSCendo乐队的朋友:“先前不了解中秋节这个节日。在得知这一传统节日的中心思想是团圆以后,我觉得表演者的音乐和这次活动一样,都有凝聚人心的力量。”想家的时候,来自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Eric第一件会做的事情,放下手头中的事情,与父母家人坐下来电话聊一聊,谈谈心。如同音乐一样,中秋的团圆寓意,是不分国界的。

无论是悠扬的歌声,亦或是趣意盎然的活动,都让学生们沉浸其中。在流行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中秋节似乎被赋予了新的生机。阖家团圆的家,也扩展到了广义的范畴: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更是南加大不同背景的学生们共庆中秋。

编辑:Leo Li

审核:Yiyi Zeng